资讯
2017-07-17
共同弘扬华侨文化、传承华侨精神
——华侨博物院祝贺鼓浪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会铭记这一天--
鼓浪屿岛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屿明丽隽永的旖旎风光。行走在鼓浪屿的街巷里,最夺人眼球的是那一幢幢风格各异,匠心独运的建筑。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有中西合璧的小楼;有纯欧州风情的别墅。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在这个面积仅1.8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1000多幢别墅如珍珠般散落在绿荫丛中,沙滩边上。这些建筑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萃景观。
1840年鸦片战争后,鼓浪屿成为西方人居留地,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或领事机构。许多商行开始集结,德记、和记、怡记以及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等洋行将商贸辐射到闽南及更广阔的地区。1902年1月,《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签订,次年生效,鼓浪屿成为公共地界。随后,清政府批准授权设立工部局和会审公堂,管理公共地界行政、司法事务。鼓浪屿被植入西方"公共"概念,多国"岛民"共同制定社区律例,共建了"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华洋共管、高度自治的社区治理路子,由此也开启了鼓浪屿的多元文化交融阶段。
20世纪初,外国群体初创的鼓浪屿近代国际社区初具规模,鼓浪屿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设施良好,吸引了大批华侨华人回到鼓浪屿创业和营建住宅。他们大兴土木,创立公司,发展商贸,开发房地产,加速了岛内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多元文化的磨合与成熟。今天在鼓浪屿所见的各色华屋大宅,多由华侨华人所建。同时期,鼓浪屿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也在更快地推进完善,而华侨华人的贡献,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后返乡的华侨华人群体,在鼓浪屿的城市建设与社区营造,集中展示了他们在寻求社会近代化的种种努力和成就,是闽南移民文化开放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的最佳见证。华侨富商黄奕住看到鼓浪屿岛上的淡水缺乏,即与其他华侨筹资合股兴建自来水设施,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承建,工程和设备直到今天,还作为鼓浪屿自来水的备用设施,黄奕住创办的中南银行,在鼓浪屿开展业务,充足的资金流动,为鼓浪屿的城市建设注入动力。在华侨的支持和参与下,鼓浪屿社区空间不断拓展,华洋社区的边界被彻底打破,形成了多国共同管理,中西文化融合并行的局面,至此,鼓浪屿在历经本土文化的沉淀、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共同家园"。这个"共同家园"由华侨华人、多国侨民和本地居民共同营造有着文化多样性与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居民、华侨华人和洋人和谐相处,安居乐业,体现了这一时期人居理念,也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并非排斥或者征服,而是彼此尊重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
预约参观
华侨博物院
(扫一扫关注我们)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华侨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点击“社会服务”—“预约参观”进行预约
活动报名
华侨博物院
(扫一扫关注我们)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华侨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点击“我的信息”—“精彩活动”—“活动列表”进行报名
志愿者报名
华侨博物院
(扫一扫关注我们)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华侨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点击“社会服务”—“志愿者之家”进行报名
华侨博物院
(扫一扫关注我们)